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10-88287870
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浏览文章
王国强: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提升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科技竞争力
浏览次数:1079次 更新时间:2016-03-14

3月11日(星期五)9时,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相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起了海内外对中医药的热议,也对中医药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新突破寄予了更多关注和更大期待。


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国际社会也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价值。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利用资金、人力和技术的优势,抢占中医药科研高地。多个发达国家和大型药企加大中药新药研发,抢先发掘中药新药资源,抢先注册中医药国际专利,抢占市场先机,对我国中医药发展形成了超越和洼地倒逼效应,整体形势逼人。


目前中医药科技创新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科技创新主体单一,动力不足。主要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而大中型企业设置科研机构的比重仅为50%左右。由于靠市场营销可以较快赢得较高的利润,企业大多缺乏研发的积极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很少,尤其缺少大品牌、大品种。二是科研创新平台分散,协同不够。目前还没有一个中医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已有的中药或天然药物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也不足,分布不均衡,协同机制不畅通,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成果转化率低。三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分散重复。“十二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共投入约400亿元,仅为美国强生制药一年的研发投入,投入到中药新药创制的经费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我国中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约为1%—2%,而国际领先药企的比重是咱们的10—20倍。中医药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科研投入更是不足,缺少大项目,而且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低水平重复现象突出。四是科技创新导向偏离,目标不清。当前,对中医药科研的评估更多采用现代医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加上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模式,导致中医药创新探索性的科研课题少,围绕重大疾病防治联合攻关的“大兵团”模式少,转化为市场产品和临床技术的少。


为把中医药这个科技资源原创优势的潜力和活力激发出来,进而转化为知识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建议:


第一,把中医药继承创新研究提升为国家科技战略。中医药是我国为数不多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把中医药继承创新研究作为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方面,制定国家中医药继承创新计划。


第二,改革中医药科技管理体制。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门联席会议框架下,建立中医药科技会商协调制度,加快中医药科研管理专业机构建设。创新中医药科研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标准,体现同行评议。改革中医药科技奖励制度,在国家科技奖励、院士评选等方面,对中医药领域单列或明确为单独领域。


第三,聚焦重大需求,加大支持力度。建设国家中医药科研创新平台,组建国家实验室,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中心和基地,深化国家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形成开放、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围绕人类重大健康问题凝练一批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大项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药传统研究方法,开展多领域、跨学科联合攻关,产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前沿性重大科技成果,并转化为产品、技术和服务。


第四,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中医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一批中医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完善中医药科研人才岗位管理,推动人才流动。改革分配机制,体现知识价值导向。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1号
电话:010-88287870 传 真:010-88287870 京ICP备150338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