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10-88287870
企业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 浏览文章
青岛黄海制药董事长张海英:发力海洋生物医药打造“蓝色药库”
浏览次数:1399次 更新时间:2019-05-14


4+7”带量采购的号角已经吹响,许多药企感受到了彻骨的寒冷,未来已来,只是未来的舞台上,是否还有你的身影?总有一些智者,将企业创新视为毕生的追求,敏锐观察政策风向标,灵活捕捉市场机遇,因为看得远所以走得稳,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蝶变之旅。

近年来,青岛黄海制药通过管理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核心产品在基层医疗市场以及药店渠道都取得了明显的增长,但是该公司董事长张海英认为,目前医药行业格局正在大幅度洗牌,有远见的企业不再纠结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以研发创新的动能转换成企业长足发展的势能


研发创新成为制药企业竞争突围的不二法门


2019年5月6日上午,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青岛源海众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资成立青岛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签约暨成立仪式隆重举行,新成立的青岛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将聚焦开发“蓝色药库”,推动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成果加速转化。


据张海英介绍,新成立的青岛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每年同时部署、聚集开发、重点投入6-8个海洋创新药物,尤其是具有山东特色的生物资源、海洋中药复方制剂、海洋糖类药物与保健品的开发。


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竞争格局显示,青岛黄海制药2017年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3.7亿元,增长率近22%,其中硝苯地平缓释片(Ⅱ)(商品名伲福达)销售额2.4亿元,增长率达到21%,旗下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商品名麦特美),坎地沙坦酯胶囊(商品名伲利安)等主要产品亦保持着较为明显的增长。


近年来随着销售重心的转移,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成为青岛黄海制药销售的主要渠道。而在城市零售药店渠道,青岛黄海制药近三年的销售增长幅度也比较明显,2017年达到3.4亿元的销售规模。其中伲福达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原研厂家拜耳,为国内企业第一,达到2.8亿元的零售市场规模,麦特美和伲利安的市场份额亦名列前茅。


青岛黄海制药在缓释制剂研发和生产方面独具特色,公司亦以打造中国缓释技术领军企业为战略目标,拳头产品--伲福达,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以独特的工艺于2014年获评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016年被中国药促会评定为“中国最具临床替代价值仿制药”,2018年荣获“中国化学制药行业降压类优秀产品品牌”。同样,麦特美也因为独特的缓释剂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内分泌及激素类优秀产品品牌”,2017年荣获“最具市场潜力金砖品种”“中国制药品牌榜锐榜”等荣誉。


“青岛黄海制药这些年在管理和营销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因此业绩增长比较明显,但是这些增长都源于企业的研发布局和创新,这是制药企业获得提速发展的源动力。”张海英表示,2018年7月,由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机构研发的“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这意味着该新药研制迈过了最关键一步,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提升了我国海洋创新药物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对青岛黄海制药触动极大,大大激发了企业进军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激情。


“产业链”对接“创新链”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张海英介绍说,青岛黄海制药正在以研发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探索研发体系升级,努力实现仿制药向创新药的转变,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与国内外一流的医学院校、研发机构合作,努力丰富自身产品组合


“在新成立的青岛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股权结构中,青岛黄海制药所占比例最高、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紧接其后、青岛源海众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排位第三,在未来的发展中,青岛黄海制药负责产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负责海洋创新药物的筛选、评价以及制剂研发,青岛源海众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资源整合。”张海英介绍说。


据记者了解,黄海制药与中国海洋大学以及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的合作由来已久,此次深度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旨在争取在短时间内催生一批海洋创新药物,以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创新带动企业发展,努力丰富青岛黄海制药的产品组合,促进企业实现从产品到品牌、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升级。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在致辞中分析说,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是青岛科技驱动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海洋药物聚集开发方面具备良好的发展态势,而青岛黄海制药是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制药企业,正在打造中国缓释技术的领军企业,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加码制药强国舞动海洋药物开发新时代


在张海英看来,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制药大国,但还不是制药强国,尤其是在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方面,还存在着科技链不畅、成果转化受阻、产业化程度不高等现实问题,由青岛黄海制药主导的青岛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将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深度对接科技创新链和产业工程链。只有深度对接,合作各方找准自身的定位,才能提高科研效率。


据了解,欧盟“Pharma Sea”计划、美国“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日本“海洋蓝宝石计划”以及英国“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均表明,海洋药物开发已被全世界列为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计划。


2016年开始,管华诗院士发起实施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聚焦“蓝色药库”开发的重大科学问题,紧紧围绕突破并着力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色药库”开发关键技术体系。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建立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建设国家深海海底生物资源库及服务平台。


管华诗院士介绍说,国际上海洋药物的开发历经了八十余年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海洋是解决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疑难杂症的希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长足进步,海洋药物研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发展。


“海洋为人类贡献了近25%的优质蛋白,还蕴藏着巨大的医药宝库,多年来,海洋药物开发已经成为沿海各国医药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张海英表示,青岛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以后,将围绕海洋药物“聚集开发”模式,在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制定、实施载体、机制设计和资源配置上产学研融合发展、聚焦发力,着力提升‘蓝色药库’创新开发的整体效能。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1号
电话:010-88287870 传 真:010-88287870 京ICP备15033871号